2016-12-25

【文章】當住院醫師一週工作一百多個小時,卻覺得臨床訓練仍不足時

原文:
This Resident Works 100+ Hours Per Week, But Is Still A Poorly Trained Surgeon>
http://forum.facmedicine.com/threads/this-resident-works-100-hours-per-week-but-is-still-a-poorly-trained-surgeon.26490/
翻譯:陳彥中

由於我的訓練醫院違反 ACGME 的工時規定,我必須匿名發表這篇文章以避免曝露我的受訓醫院。身為第二年泌尿科 PGY(相當於R2?),去年一整年我每週的平均工時都超過 100 小時。當然,我必須承認對於任何一個泌尿科住院醫師來講,PGY2 都會是人生中最慘的一年。
視人力狀況不同(這邊的 quarterly basis 我不太理解,字面上是每三個月,但文意上像是每四天一班?),我們每 4 天值一次長達 30 到 36 時的班,並且長時間待命。有一次我甚至連續上班 42 天而沒放到任何一天假。這還不是最慘的,我不幸的同事連上了 56 天班。
每星期我都交出假的班表,上面說我每週上 6 天 13 小時班然後在星期日放假,總共工作 78 小時。我必須聲明:我並不是在抱怨我的工時太長,我的重點在於即使工作的時間如此「老派」地長,我的訓練依然是不足的。我認為我們太過注意工時限制對外科訓練的影響,以致於沒辦法好好改善訓練品質。泌尿科是個觀察工時限制如何影響訓練的好地方:一般而言,泌尿科住院醫師並不受工時限制,因為 ACGME 允許住院醫師「在家待命」,也就是說花在隨時等著公務機響起的時間並不算進工時裡面。
我剛完成我忙碌的泌尿科 PGY2 訓練,而我相信我的狀況反映了這個國家許多其他人的情形:雖然我們號稱「在家」待命,但我待命總共接了 96 通電話,事實上這一年來,我在家待命時只在特別不忙的少數週末裡回到家 6 次,如果忙的話,待命的住院醫師光是能不被打擾的睡上 2 個小時就已經是老天賞臉了。接下來的工作從早上五點 45 分的查房開始,而雖然待命與值班後的休息時間在許多專科已經開始執行,但在泌尿科是沒有的。即使我工作了這麼長的時間,我依然覺得比起 15 到 20 年前的住院醫師來說,我的訓練不足。以下我想分享幾點,我認為它們是阻礙我們訓練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工時限制。
我的主治醫師們並不太清楚我們的住院醫師訓練基本上無視於工時限制,他們大多會馬上告訴你工時限制是我們這一代外科能力不足的主因,但事實上我們的工時與他們那一代的工時很可能沒有差異,說到底泌尿科住院醫師也不會因為多接大夜的急診刀,擔任主刀者而能累積更多經驗,我們畢竟不是那種性質的專科。那麼,到底為什麼我們這一代的泌尿科醫師的訓練如此不足?以下是我的看法:
第一,我們欠缺決策的自主權。榮民醫院自己玩自己的一套規則的年代早就結束了,醫療變得越來越迴避風險,因此住院醫師得到的授權也就遠不如上一代。有些人可能會說「上一代也沒什麼自主權啦」,但我希望大家再冷靜想想。我們這一代裡,即使是最強大的總醫師-所有人都嫉妒他的天賦和技巧的那種-也極少有機會主刀。榮民醫院嚴格規定主治醫師必須出席並參與手術,雖然主治醫師們目前還經常會跳刀,但隨著規定變得更為嚴格,跳刀的狀況也會越來越少。

對於資深住院醫師來說,少有比主刀更能讓技巧與自信成長的機會,但現在這種機會是少之又少。
第二,住院醫師的工作改變了。我從實習到 PGY2 都沒有太多機會參與手術。當我在一般外科實習時每週能進個幾次刀房就已經很難得了,即使我現在已經是泌尿科的 PGY2 ,我一週仍然只有一兩天能進刀房。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其他的日子裡,我要幫主治醫師代診,我們都知道這些年來門診量大量成長,而行政和文書上的要求也是。在我們醫院,讓資淺住院醫師加上一個助理代診是主治醫師的標準作法,而主治醫師在回家前只要看一下病歷內容再簽名。比起在私人診所工作的主治醫師,我們的主治的門診壓力簡直夢幻般輕,但對於住院醫師來說,一週花三天看術後回診病人帶來的成長很快就會達到高原期。
第三,現在的住院醫師少有機會得到回饋和討論的機會。住院醫師們通常不會從主治醫師得到太多意見回饋。我們滿常被怒罵的,也滿常因為沒辦法達到主治醫師的期待而被禁止執行某些 procedure,但我們基本上不會被有系統的教導如何改進。在外科訓練中,天才型住院醫師因為進步快而有權力代主治醫師進行許多治療,而沒那麼天才的經常連自己動刀的機會沒有。這造成了技術上的富者越富而貧者越貧,我相信缺乏回饋和教學的現象從醫學院就已經開始,而到了住院醫師時期也就更沒有分辨天分的手段,只能從住院醫師們開刀的速度跟敏捷度來判斷。少了有系統的回饋,住院醫師們在訓練中就難以學習他們各自的長處與弱點是什麼,也令他們難有成長與學習的目標。
我希望這些想法能夠指出外科訓練的部分問題與工時長短沒有關係。我還是預期工時相關的爭論會一直繼續,但我們不能讓自己只看到工時而忽視住院醫師訓練的其他層面。

2016-12-04

【公告】論壇:醫療從業者如何看待砍七天假與特休改革

12/05 星期一
晚上七點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將於立法院前的工鬥絕食現場,與北市聯醫工會、治療師權益小組、北醫義鬥社、工鬥團體,共同進行「醫療從業者如何看待砍七天假與特休改革」的小論壇,歡迎各院區同仁及各界夥伴共同參與。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文字

2016-11-28

【撐】醫勞小組全體成員支持婚姻平權

今天是第二場針對婚姻平權的公聽會,立法院外青島東路聚集上萬名支持者。

根據《新頭殼》報導(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6-11-28/79522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治醫師徐志雲於公聽會中表示,立專法等同於強化了同性戀與異性戀的差異,更把同志族群排除在《民法》之外。他也指出,同志在社會上長期受到歧視壓迫,很多人都認為「同志性向可以變」,讓同志產生極大的壓力,他表示,全球已有許多專業學會報告指出,證實同志是人類多元性傾向的自然一環,儘管同志是少數,但本質並非危害,更別說同志的心理健康有問題,這是根本上的歧視。

這五六年的運動過程,無論任何性傾向、 任何性別的夥伴與參與者,大家都非常努力讓社會意識到醫護過勞的問題。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自2011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動醫師納入勞基法。我們是由一群年輕的醫師、 護理師、 醫學生、 和其他科系的學生組成,團隊裡面有異性戀,也有同性戀、雙性戀以及更多性別身分的夥伴。

在法案審議的這段期間,我們知道, 這對於同志朋友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歷史時刻。醫勞小組全體成員支持婚姻平權,就如同一直以來,支持醫師納入勞基法的同志朋友。我們會持續關注婚姻平權法案的發展,直到相愛的人們都平等地擁有結婚權利的那一刻。

2016-11-24

【撐】公費醫師自救小組

公費醫師的勞動條件,一直是我們所關注的議題,日前1112醫師節我們也召開記者會點出,縱使納入勞基法,仍然沒有一體化的保障。
這份文件來自公費醫師自救小組,是他們匯聚了許多公費生的意見,羅列目前偏鄉服務的公費醫師最關注的幾項問題,包含跨科支援、無法自由轉院等,同時提出對於行政當局的幾項訴求。
請大家花少許的時間閱讀,並且持續關注、支持他們爭取勞動權益,這同時也是在捍衛偏鄉的醫療品質。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796580743916497&id=1796527233921848

2016-11-19

【懶人包】關於調漲「部分負擔」,你需要知道的是......

最快明年起,生病直接跑「大醫院」要變貴了!基於種種原因,健保署打算要提高「未經轉診」的部分負擔。這份懶人包將告訴你:
  一、部分負擔如何漲、看病貴多少
  二、提高部分負擔背後的政策邏輯
  三、對於提高醫學中心部分負擔的不同意見
  四、除了漲價,政府還要多做什麼事情來促進「分級醫療」?
  五、確定要調漲了嗎?目前推動的進度如何?


https://www.facebook.com/pg/MEDLabor/photos/?tab=album&album_id=1158053607610764

2016-11-12

【記者會】醫師過勞很危險,別讓表揚變悼念

今早醫勞小組與友團舉辦聯合記者會,呼籲醫師應盡速納入勞基法。要求政府應正視醫師的血汗勞動條件,別讓醫師表揚典禮當成醫師的「精神鴉片」,企圖創造歌舞昇平的景象。

醫勞小組發言人陳秉暉指出,衛福部雖預訂在108年9月將醫師納入勞基法,但是有三種醫師可能會成為勞基法棄兒:新制醫學生、公立醫院住院醫師,與強制偏鄉服務的公費醫師

  • 新制醫學生:此類醫師(7+1年改6+2年,提早一年取得證書)剛好在108年初入醫療現場,在政府未做好配套措施的狀況下,恐成為醫師納入勞基法後人力缺口之補充人力,卻獲得不安全的照護品質。
  • 公立醫院住院醫師:此類醫師的勞動契約屬於公家部門的「約聘制人員」,依法不適用勞基法保障。然而全台公立醫院住院醫師就佔1/3,意味著即使108年納入勞基法後,仍有1/3的住院醫師得不到應有的保障。

  • 公費醫師:此類醫生勞動條件最糟,因為還欠國家公費,沒有選擇,多半下鄉作為偏鄉醫療補充人力。「公費醫師可能是偏鄉地區當地唯一主治醫師,薪水低廉又全年無休值班」,公費生雖不等於公務人員,卻也沒有明確法令保障勞動條件。
http://www.civilmedia.tw/archives/56829

感謝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的詳盡報導。

2016-11-10

【公告】講座──職業醫學談醫師勞動

【醫勞講座】 職業醫學談醫師勞動

簡介|
  隨著醫療服務與醫病關係的複雜化,位於醫院第一線勞工的醫護人員在職場上面對的風險逐漸增高;遲遲未能納入勞基法的醫師,工時無法受到保障的同時也考驗著身體狀況。
除了預防之外,醫師受到職業傷害後的補償與救濟更應受到重視。這次請到台大醫院職業醫學科住院醫師陳秉暉,以一位職醫科醫師的角度談論醫師本身在職場上所面臨的危險(過勞、醫療糾紛、醫療暴力等),並以案例討論的方式讓各位準醫師了解自己未來所面臨的環境。

免費報名|
  無論你是否為相關行業,這些問題都與我們相關
  只要有心,歡迎你一起來瞭解這方面的議題 :-)
主辦單位| 台大醫學系系學會文化部、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 講者 |台大醫院 職業醫學科 住院醫師 陳秉暉
 地點 |台大醫學院聯教館307室
 時間 |11月25日 星期五 晚上6:30
活動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26120161142976/


2016-11-06

【校園分部】六年制說明會─Clerk to PGY的攻略與挑戰 @高醫

明年,第一屆的六年制醫學生將開始進入Clerk訓練
對於這個與你息息相關的議題,你了解多少呢?
 
🌟六年制說明會─Clerk to PGY的攻略與挑戰🌟
🐤活動專頁→ https://goo.gl/27tw5f
 
11/14(一)當天,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權益部將隆重邀請到小港醫院副院長說明!

2016-11-01

【撐】長庚感染科、HIV與性別歧視

縱使 AIDS 早已不被稱作男同性戀免疫缺乏症 (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 GRID),但今日仍有人把 HIV 感染與男同志畫上等號,並與性別刻板印象連結,加重兩者的污名。這樣的狀況不僅發生發生在一般日常或網路上,就連醫學院教師與執業醫師也繼續也這樣的方式教導未來的醫療人員。

然而即使有同學向學校性平會申訴,校方仍以因申訴同學並非同志並須保障學術自由與臨床經驗為由而認為沒有歧視的事實,這樣的觀念若是被帶入臨床,難保病人不會因此受到歧視與差別待遇。

https://www.facebook.com/pg/CGUtalk/photos/?tab=album&album_id=820095708094047



2016-10-28

【校園分部】新制醫學系6+2說明會 @陽明

【陽明大學新制醫學系6+2說明會紀實】
今天的說明會,初步介紹了職涯裡不同時段的醫生身分,揭秘了6+2新制的由來,還有簡要地分述新制實施原則的內容,讓還在學校學習的單純學生們,能勾勒出未來的具體模樣。而層出不窮的醫生過勞案件,引爆了醫學生自覺與網路民眾的聲援,讓大家正視醫學生定位不明的問題。
隨著新的實施原則確立,醫學生生涯規劃產生重大變革,6+2制是否又會成為另一個未爆彈?好的規範,需要的是專業背景知識,和多方不同的聲音。因此,我們介紹了臨床實習委員會,期待每一位的關注參與,讓政策的支配者和被支配者能有有效的雙向溝通。
-------
感謝今天踴躍參與的陽明醫學系同學,也歡迎各校對於6+2新制醫學系感到好奇、有所疑慮的朋友,與我們聯絡喔!

【撐】台灣同志遊行

明天就是同志大遊行了!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 Taiwan LGBT Pride加油!祝活動順利!

【同性伴侶註記,然後呢?──我和伴侶註記後,開刀還是擔心不已…】
https://hotline.org.tw/blog/825
【不需要任何證明文件! 醫事司:同性伴侶可簽醫療同意書】
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92582

2016-10-26

【校園分部】累得像醫生一樣 @成大

醫師,被稱為天才的一群人,
集結在醫事單位拯救病人於病痛或死亡中。
因為其工作的神聖性,以及所需要的專業性,
甚至偶像劇上所演:一群頭腦聰明又多金多情的天之驕子
故而時常是求學或職業選擇的首位。
然而,從成大實習醫師過勞致死的事件爆發後,
醫師如神般的高台崩塌:我們終於意識到醫師也是個人
醫龍中有一句名言:沒有那種死了也無所謂的病患。
派遣女醫中未知子的自信:我,絕不失敗。
在社會極度期待與仰望下,
醫師的勞動條件究竟可不可以妥協?
成大研權部邀請醫勞小組前來揭開白色帷幕,
一探小東大學乃至整個醫界的工作生態。

2016-10-25

【公告】「提高部分負擔能否促進分級醫療」座談會

廉價醫療=醫師過勞?
「提高部分負擔能否促進分級醫療」座談會
時間│11月2日(三)19:00-21:00
地點│墨工廠(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18巷15號,近捷運善導寺站或台大醫院站)
與談│林靜儀醫師(民主進步黨不分區立法委員)、侯勝文醫師(新光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討論醫師納入勞基法、醫師過勞的問題中,分級醫療一直是被頻繁提起的關鍵字。有此一說,民眾湧向大醫院門診與急診,讓醫師的工作量始終居高不下,同時中小型醫院卻瀕臨關床甚至倒閉邊緣。
於是在「108年9月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的承諾同時,健保署也宣布研議調漲「未經轉診直接到醫學中心門急診」的部分負擔,試圖以就醫的價差,催動民眾遵守分級醫療的規則,並且懂得珍惜醫療資源的珍稀。
但提高民眾自付額的措施,也引起許多民間團體的不滿,直指民眾整體花費並不低,而用價格將民眾趕出醫學中心,可能導致民眾因價格因素畏懼就醫,延誤弱勢民眾的治療時機。
究竟廉價的醫療是不是導致醫師過勞的關鍵因素?分級醫療的理念能否透過「以價制量」成功落實?台灣民眾「濫用」急診的問題是否有解?我們邀請到對醫療議題關注許久的林靜儀 醫師.立法委員,以及醫學中心急診部的侯勝文醫師,分享自己的經驗與觀察。
誠摯邀請您聆聽指教,更歡迎到場踴躍發表您的高見。
(本活動完全免費,惟座位有限請意者盡早入座)

2016-10-18

【校園分部】醫師的勞動意識 @長庚

上週四(10/13),小組成員在長庚大學醫學系舉辦講座,為剛入學的各位學弟學妹們介紹醫學系的職涯發展,也邀請大家一同暢談醫師的「勞動教育」:
@醫師是勞工,或不是勞工?醫師納入勞基法?
這是對於勞工的誤解,社會上對勞工的第一印象都是粗工、幫傭、外籍勞工,甚至在推動醫師納入勞基法時,有一種反對的聲音如是說:「醫醫師納入勞基法是自甘墮落,因為他們認為醫師不是勞工。」這是嚴重的職業歧視,職業不分貴賤,任何勞動都是重要而偉大的。而法律上對勞工定義:由契約約定而受雇主雇用領取薪資的人,即受雇者。所以醫師也是勞工,勞工應該納入勞基法。

@保障醫師是保障病人權益還是損害病人權益?
  限制醫師工時對病人的好處之一:因醫師疲勞而產生的失誤減少,病人將得到更好的照護品質。

  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美國的故事,1984年5月4日晚上,18歲的Libby Zion,因為高燒、躁動和不明原因的抽蓄被送往紐約醫院急診室。住院醫師S和實習醫師W第一時間無法確定Zion確切的病因為何,決定把Zion收入院觀察,除了靜脈輸液補充水分外,也給予她鎮靜止痛的藥物(Meperidine)減緩抽搐症狀,然而Zion並沒有好轉,反而變得更加躁動,在護理人員透過電話向W報告狀況後,由於W忙於處理其他病人,在沒有親自評估Zion下,W就決定進一步給予約束和鎮定劑(Haloperidol)以控制Zion躁動的狀況。Zion躁動的情況確實被控制住了,然而當隔日早上卻發現Zion的體溫高達42.2度,隨即出現心臟停止跳動的狀況,雖然護理人員在第一時間馬上予以降溫並努力進行急救,她還是在當天宣告死亡。

  事後Zion的父母開始調查她的死因,發現負責診治的第一年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竟然忽略了Zion因為憂鬱症正在服用的抗憂鬱劑(Phenelzine),和一開始給予的藥物(Meperidine)間有藥物交互作用,而導致致命的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奪走Zion的性命。一位十八歲少女於紐約州的一家醫院去世,其中的部分原因來自於 #過勞的值班醫師無法做出正確的治療判斷所致

  為了避免悲劇重複發生,避免病患的醫療安全因為醫師的過勞而失去保障,紐約州當局於1989年立法規定,醫師每週工作與值班的總時數不得超過八十小時,這也就是一般所謂的Libby Zion法。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國外早對醫師過勞有所警覺,台灣什麼時候才會跟上腳步呢?


2016-10-14

【撐】公費生權益協調會

今天上午我們偕同本屆新入學的公費醫學生,參加由醫師立委邱泰源所舉辦的公費生權益協調會,雖然我們誠懇呼籲,並且詳實提出目前契約內容顯失合理的地方,無奈衛福部劉專委僅表示部分條文將帶回部內研議,沒有及時承認錯誤也不能給出任何承諾。
明天上午衛福部將召開公費生契約相關的座談會(說來很奇怪,怎麼會是在入學後,契約都已經訂出來了才開始與學生溝通?)且讓我們看看政府如何面對自己的政策失當。


2016-10-13

【文章】衛福部玩弄公費醫學生於股掌之間 @蘋果即時 (陳亮甫)

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forum/20161013/967495

陳亮甫/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台大醫學系學生
暴雨連日,新聞傳出交通受阻的東部地區,有居家照護團隊仍然不辭辛勞,徒步都要將醫藥物資送達病患家中,先前更有西部醫院醫師放下原先工作,義無反顧投入台東地區的在宅醫療工作。「撿人不要的做」這類行徑,總能換來一片喝采,但細看這些偏鄉地區的醫療工作環境、勞動條件,也會讓人擔憂,只靠燃燒熱情的人力政策,是否能夠長治久安?今年年初方才傳出台東部立醫院公費醫師薪資待遇過低、醞釀出走的新聞,衛福部則於這個年度起,重啟停辦多年的公費醫學生計畫,招募100名公費醫學生,畢業以後需至醫療資源稀缺的離島偏鄉服務,違約者則須賠償10倍的公費(經過抗議與立委質詢,現已改為4倍)。或許是如此險惡的契約條件,以及醫界普遍的不看好,最終僅有80多位公費醫學生報到入學。差強人意的招收比率,想來應該給衛福部上了一課,需要善待公費醫學生/醫生,否則留人不留心,惡劣的條件終將逼走有心的學子、醫師。這些克服萬難的年輕學子,或許因為家中經濟因素,加上對於偏鄉服務的神聖使命感,入學以後卻面臨一份離譜的契約,要18歲的他們在1個月內簽署完成。為什麼說這份契約「離譜」?首先為了避免公費生違約以後拒繳600萬元罰金,契約上要求必須出具兩名保證人,保證人的年收入需高於50萬元,且其中一位不得為法定監護人。這便造就一個奇怪的現象,本來是要獎勵經濟弱勢的公費生政策,反過來要求公費生父母需要具有一定的財力,同時還得找到另一名非親非故的保證人,願意扛下這負擔600萬元的風險。許多公費生自取得契約本文當天便開始煩惱,迄今都找不到保證人願意簽署。
以往公費醫師制度最為人所詬病的一點,就是醫院方面可以恣意要求公費醫師超時工作、跨科支援,不顧原先契約所約定的內容,或是契約根本沒有提及勞動條件細節。今天衛福部所主導的公費生政策,竟然將事關重大的勞動條件、選科分發等事項,「空白授權」給官方制定的「內部規則」。簡單來說,未來衛福部有任何政策需要,都可以修改該份簡則,並且拿出契約要求公費醫師們遵守。 
 

再者,在契約本文當中有一條被戲稱為「霸王條款」的規範:「在學、畢業及服務期間之公費待遇、分發服務、醫師證書保管及違約賠償等事項,依『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分發服務實施減則』規定辦理,該檢則修正時亦同。」

衛福部重蹈老路,踐踏有心付出學子們的尊嚴,難以理解這樣的政策,竟然是被設定為支持偏鄉醫療、補充人力缺口的主力!不僅讓人擔憂偏鄉醫療服務供應能否永續長久,也讓現役的醫療工作者質疑,有了廉價勞力而拿翹的政府單位,怎麼會有心投入資源,改善舊有醫事人員勞動條件?

2016-10-12

【撐】血汗護理師

近年大家關注著醫院護理師打點滴上班等血汗狀況,然而護理界基層仍有更多血汗鮮為人知,大家熟悉的衛生所護士(以下稱公衛護士),以為是"公職",工作及福利應該都是人人稱羨的,然而公衛護士的血汗就是如此鮮少被大眾所知!
如內文中桃園市為例,全市212萬民眾由255名公衛護士主責,可想而知服務量甚過龐大,而且一位護士有其需負責的地段及分科業務,不只需好幾個地段的健康檢查、健康政策宣導、個案追蹤(獨居、精神疾患、弱勢個案等等),而分科業務又必須負責整個區域的健康促進計畫等等,業務量多到時常加班,也不禁讓人懷疑這麼龐大的業務量是否能夠達到執行上的品質?

2016-10-11

【受邀】Gtv八大電視『新聞交叉點』(廖偉翔)

完整版請看→https://youtu.be/iQRWj__b8SA
節目影片出爐囉
醫勞小組成員廖偉翔醫師受邀擔任本周「新聞交叉點」節目的與會來賓,在節目中陳述第一線住院醫師的工作情形,並強調為何受雇醫師必須納入《勞基法》的保障、討論勞檢、工會以及勞資協商的重要,以及身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成員的經驗分享。
醫師的健康與病人安全息息相關,也是影響醫療品質的重要因素,希望盡快看到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的一天到來!

來賓名單
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
勞動部、衛生福利部法規會委員 羅傳賢教授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前臺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處長 劉越萍醫師
第九屆全國不分區                          林靜儀 醫師.立法委員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理事 廖偉翔醫師

2016-10-09

【公告】青年醫師聯盟亞太區域會議

  配合世界醫師會(World Medical Association, WMA)於台灣舉辦年會,青年醫師聯盟(Junior Doctor Network, JDN)會順應舉辦亞太地區的會議,此會議由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成員負責承辦。
  此次主題會討論亞太地區年輕醫師「住院醫師訓練、過勞倦怠、以及工時和相關應對措施的問題」,會有來自亞太地區各國的年輕醫師與會。
  包含台日韓在內亞洲國家年輕醫師面對許多類似的挑戰,希望可以藉由一同討論,了解彼此面對的困境,互相學習。
2016/10/16 (日) 青年醫師聯盟亞太區域會議
 議程:http://goo.gl/k4dkC9
 報名:http://goo.gl/forms/vXTHsVpxEDBDoCgC3
 網站:https://hackpad.com/JDN-Asia-Pacific-Meeting-m1lVMhhqHLL
 報名截止期限:2016/10/10
 參加對象:住院醫師(Resident, Fellow)

【撐】成功大學學生對通識課程《存在,愛戀,也瘋狂》內容之疑慮

即使同性戀在1970年代去病化,之後仍有不少情況發生,像是:發現愛滋時命名為「同性戀相關免疫缺乏症」(Gay-related immune deficiency);研究以男女二元分法詮解同性戀腦部構造,而忽略性別光譜的多元;對同性戀者施以非自願的「矯正性向治療」等,導致更多人陷入精神疾病的漩渦中...。
從這些例子來看,皆可觀察到整體社會透過醫療,對同性戀族群與愛滋病患的刻板印象與歧視。
文中精神科醫師的所作所為如果放在今日,會被視為是不合時宜而且超乎常理的;但或許在三十年前,這種行醫模式看起來再正常不過,即使它對病人造成傷害。對單一個體的指控與咎責,無助於整體社會對先前系統性壓迫少數族群的反思。
--
#成大性平會已組成調查小組了
成功大學性別平等委員會聲明稿 : 有關「學生對通識課程<存在,愛戀,也瘋狂>內容之疑慮」之聲明稿:http://news.secr.ncku.edu.tw/files/13-1054-159029-1.php?Lang=zh-tw

2016-10-01

【公告】廖偉翔醫師受邀「新聞交叉點」與會來賓

https://www.facebook.com/MEDLabor/videos/1109129209169871/

節目預告片出爐囉
醫勞小組成員廖偉翔醫師受邀擔任本周「新聞交叉點」節目的與會來賓,在節目中陳述第一線住院醫師的工作情形,並強調為何受雇醫師必須納入《勞基法》的保障、討論勞檢、工會以及勞資協商的重要,以及身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成員的經驗分享。
醫師的健康與病人安全息息相關,也是影響醫療品質的重要因素,希望盡快看到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的一天到來!
來賓名單
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
勞動部、衛生福利部法規會委員 羅傳賢教授
台大醫院急診部主治醫師
前臺北市衛生局醫護管理處處長 劉越萍醫師
第九屆全國不分區林靜儀 醫師.立法委員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理事 廖偉翔醫師
Gtv八大電視『新聞交叉點』
主播:石怡潔
播出頻道/時間:八大第一台(27頻道)
週六晚間7:00-8:00(首播)/週日晚間11:00-12:00(重播)

2016-09-26

【文章】血汗醫院何時了?護病比不可刪 (台灣護理產業工會)

2002年於知名雜誌《JAMA》早已指出,醫院一般急性病房護病比6:1的標準下,讓護理師照顧病人數每增加1人,造成病人死亡率增加7%,同時也造成護理師過勞增加23%(因而離職)。
歐盟關注此議題,於2013及2014年陸續發表,強力指出「護病比」是病人生命安全的最重要指標,照護品質結果更肯定美國的研究結果,護理師照顧病人數每增加1人,造成病人死亡率增加7%,也造成護理師超時工作,甚至43%護理照護工作無法完成。
澳洲維多利亞省也於2015年通過《安全病人照護法》規範護病比。
美國加州也已完成立法,3位參議員2015年更於國會提出法案,企圖將安全護病比作為全美國的立法。
臺灣護理產業工會好文推薦 \(* ̄∇ ̄*)>

2016-09-24

【受邀】北市聯醫工會籌備會

繼嘉基工會以後,今年第二間新的醫院企業工會誕生了!我們期待在爭取勞動權益的路上,能有更多好夥伴同行,也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不用再羨慕其他產業勞工的罷工,可以有信心的說,我們也要做自己權益的主人。
恭喜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

2016-09-23

【文章】醫師納入勞基法 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陳宥任) @蘋果即時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922/954135/

一天的工作結束以後,疲倦且近乎無意識地滑著手機,一位醫界前輩特別投書敬告立委,陳述他對於醫師納入《勞基法》的不認同,結尾似是殷切提醒但也帶點恫嚇語氣地提醒委員,納入《勞基法》以後沒有醫師能替她接生。當下我的感受是哀傷而激動的,過去多年來,縱使我們不斷的努力說服,甚至犧牲了同伴的青春與早逝的生命,依舊換來「過勞死是邪說」的訕笑,這令我感到哀傷,但同時也激動的意識到改革的迫切性,不該再有一位醫師因為誤解與遲疑而受到傷害。可敬的前輩多久沒有第一線照護病人呢?他是否知道,我們所身處的時代,醫療照護的模式已經大大不同於以往?現在的我們也輪替不同的醫師,照顧接受治療中的病人,有時值班遇見不熟悉的病人遭逢危急狀況令我們焦慮,尤其久久未眠的疲憊讓腦筋陷入一片渾沌。更不用提如今我們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醫令系統纏鬥、和文書作業拚搏、打轉在處處竭盡心神的醫病溝通之間。我不太確定前輩們所想像的照顧模式是什麼模樣,臨床訓練中的我們在錯誤中跌倒再爬起,摸索著醫者典型的輪廓,但燃盡習醫的熱情未必能點亮殘喘的風中燭燼,過勞的我們如何肩挑病人所交付與我們的深沉期許?我常想著,這一輩的醫師,是站在時代演進的十字路口,我們不再享有存留的經濟紅利,但卻經歷著國家撙節、財團張狂、爭相不可理喻討好民眾的醫療荒謬劇情,終於有人高擎著《勞基法》的火炬,告訴我們「你值得好好休息」,年輕醫師慢慢理解推動改革才是希波克拉底口中的「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倘若政府真有信,《勞基法》將在3年後正式上路。我想沒有一個年輕醫師如我會天真的期待,《勞基法》真能解改寫一切的血汗結局,但在這一場一場,關於「休息時間」的鬥爭當中,我們同時獲得機會,認真的審視攸關大眾健康的醫療環境議題,理解到分級醫療、延緩高齡化帶來的無節制醫療需求攀升,是我們必然得前往的遠方,更加努力的希望在每一個診視裡,給予病人正確健康與就醫觀念的衛教。還有3年,我們已經等了那麼久,我想請問前輩,願不願意給予台灣醫界的未來更多耐心及信任呢?

【文章】醫師納勞基法/醫病雙贏關鍵 不能再拖 (陳秉暉)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story/7339/1976248
醫師納入勞基法即將在一○八年九月上路,許多人可能疑惑,為什麼醫師需納入勞基法呢?好好的專業人員身分何必自貶為勞工?醫師工時如果有限制,那麼以後我生病會不會找不到醫生?加上新政府的態度游移不定,更引起猜想和疑惑,亦不乏有心人士操作恐懼,作為延緩納勞基法時程的理由。
實際上,讓醫師納入勞基法,擁有正常的勞動保障與勞資關係,才能避免醫師過勞,做出對病人不利的錯誤判斷,或因過勞造成溝通意願減低,徒增不必要的醫病衝突。至於保障方法,衛福部過去曾多次提出以評鑑規定來保障住院醫師工時,卻發現成效不彰、超時仍嚴重,證明如沒給予住院醫師「自救管道」,隱忍、付出及奉獻仍然是血汗醫師最後採取的策略。
外界最常擔心的就是,醫師納入勞基法後會不會造成人力更大缺口?民眾就醫權益是否受影響?這部分擔憂確實應考量,也應持續研擬討論,政府因依據勞基法第84-1條制訂工時規範的藍本、最高工時上限(可能高於每周四十小時),再交由醫院勞資協商出合理工作規則,如此既可讓無上限的工時有具體保障,亦不至於損及病患權益,如今許多討論批評「開刀開到一半就得下班」,不啻昧於事實的恐懼手法。
減少人力缺口的方法,適當的人員供給需要時間,減少醫療需求無節制的上升更是關鍵。但高齡化社會的台灣,有可能抑止不斷攀升的醫療使用量嗎?首先,長照與社區為主體的照護體系必須形成,延緩中老年人的老化及失能,並且讓長者不需要微恙便直送醫學中心急診;分級醫療體系需落實,方法可以從調整費用或法律規範方面著手,而過去醫學中心包山包海的積習,正是醫師過勞的深層原因。
新政府如再遲疑,延緩納入勞基法時間,等同容忍老無所養、醫療浪費、急診壅塞等不斷持續,可能緩解醫院財團些許壓力,但卻辜負萬千醫療人員與民眾期待,也與上任前的醫療政策白皮書背道而馳。

2016-09-21

【文章】醫師納入勞基法後會「開刀到一半跑掉」?衛福部委員,別丟人現眼了 (湯柏筠) @BuzzOrange

https://buzzorange.com/2016/09/21/doctor-need-labor-law-protect/
自1998年起,醫師納入《勞基法》議題幾經爭議,歷經20餘年,終於將在2019年實施上路。儘管期間發生多樁醫師過勞慘劇,改革步調仍慢如老牛拖車,配套措施也不三不四,原以為守得雲開見月明,醫師的勞動正義得以實現,近日又聞衛福部官員對醫師納入《勞基法》議題的荒謬見解,並企圖拉攏少數大老代言全體醫界,為其論點背書,令人啼笑皆非。
醫師納入《勞基法》,原為將《勞基法》大門之外的醫師納入《勞基法》84-1條中,使得無上限的工時回歸勞資協商,如此不但提升醫師的生活品質,更能降低病人因醫師過勞所承擔的誤診風險。眼見台灣醫療體系問題層出不窮,衛福部掌握資源卻不痛定思痛,擬定改革方案,反倒藉媒體散播錯誤資訊煽動輿論,實為可恥。
試問,納入《勞基法》,醫師的責任制就一夕消失了嗎?又,人力短缺、城鄉差距、醫學中心壅塞、醫病關係崩壞等沉痾積弊,何以能成為犧牲醫師勞動權益的藉口?再者,以《醫療法》替代《勞基法》作為折衷方案,是否真如衛福部官員與各位大老所言的,能夠發揮限制工時,改善醫師勞動權益的成效?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君不見血淋淋的醫院評鑑,只要衛福部還是各級醫院的主管機關,《醫療法》修得再無可挑剔,醫院管理者依舊鑽法玩法,游刃有餘:護理師被迫做假班表與打卡記錄時有傳聞,醫院評鑑流於數字漂亮的表面功夫,真實情況仍是資方和主管機關聯手打假球,除非有公正第三方嚴加查緝,勞工在權力不對等的狀況下,實難維護自身勞動權益,可見將《醫療法》視為工時問題的解方簡直癡人說夢。
任何對《勞基法》有基本認識的人都知道,納入《勞基法》84-1條並非適用一般勞工單周工時上限40小時,而是賦予勞方團結與協商的權利,將工時問題攤上談判桌,具體化勞動規範。
將眼光放遠到權益保障以外,衛福部最該做的就是正視醫師納入《勞基法》之後的附隨效應,研擬公正可行的配套措施,踐行總統大選前的願景與承諾,而非對白紙黑字顧左右而言他,發表諸如「手術到一半要依法休息、看診到一半要依法下班」的可笑看法。
衛福部,真的不要再丟人現眼了。

【撐】9月13日專櫃暨銷售人員工會

9月13日專櫃暨銷售人員工會 ( 櫃姐der靠北 )在莫蘭蒂颱風前夕至忠孝SOGO的抗爭記者會,醫勞小組陳秉暉醫師也出席支持百貨專櫃人員、大賣場銷售人員等放颱風假。

陳醫師提到:「若冒險出勤在路上遭遇車禍或其他意外,最後還是會送到各醫院急診診治, 民眾不顧天災風險貿然出門更讓原本就急診壅塞的狀況不減反增!」  

今日的記者會上,林靜儀 醫師.立法委員也提到相同狀況,希望服務業可以比照公務員在颱風假休假一日,避免天災,不要增加醫護工作者的工作量。

以下節錄「焦點事件」報導:
  高雄遠百員工林小姐說,莫蘭蒂颱風當天,遠百依然營業搶颱風財,千餘員工冒風雨出門,沒多久被告知可以回家,當時大風大雨,機車像保齡球桿倒在地上,大家都全身淋濕,又非常害怕路途發生意外,去年花蓮遠百才因颱風出勤死亡案例。另外也提到清潔工情況,年紀較大的他們,算下來時薪僅70元, 颱風出勤當日被關在悶熱地下室,一整天沒吃東西,大嘆「欲哭嘸目屎」。

2016-09-20

【文章】醫師納入勞基法,別再用恐懼誤導社會大眾(廖偉翔)

文/廖偉翔(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 

行政院才拍板定案,將於 108 年 9 月將受僱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多年來醫界的不正義與錯置的勞動關係,似乎終於要有一個解答,醫界與社會大眾,有機會在漸進式的法規變革當中,重塑現今千瘡百孔的醫療體系,建立正確就醫習慣並重拾醫病信任關係;近期竟不斷有所謂醫、法界人士,以其對於臨床工作錯誤的理解,批評政策倉促上路、恐造成災害,令作為醫療工作者的筆者萬分感傷與憤怒。

批評者對於醫師納入勞基法政策首要的誤解,是認為勞基法約定過於死硬、醫療法才是保障醫師權益的正途。此一聲名狼藉的提案已在上屆國會,由國民黨立委蘇清泉提案,遭批評是拖延保障醫師工時限制、圖利醫院財團。最主要的問題在於,醫師工時限制寫入醫療法,衛福部與各大醫院之間「球員兼裁判」的問題嚴重,恐怕對於現今血汗體制難有改善。

舉一淺顯的例子來說,105 年度衛福部推出「工時回報App」,鼓勵教學醫院的住院醫師照實回報上下班時間,本意在於掌握各醫院是否達成降低工時目標,並且希望獎勵成績卓著的教學醫院。孰料該系統上路以後,我們屢屢聽聞「誠實打卡」的住院醫師受到科部、院方關切,柔性勸說希望配合造假出勤時間,以利醫院通過評鑑與取得補助,而這樣的狀況絕非個案。

試問,如果今天醫師工時未納入勞基法保障,而只有醫療法的柔性規勸,衛政單位何來人力履行對於醫院的工時稽查?當一個住院醫師權利受到侵害,如今多半隱忍、相忍為院,卻苦無直接管道申訴、對於醫院的不當管理措施予以糾正,這正是目前醫院評鑑的執行現況,也是未來納入醫療法的可預見後果。

醫師納入勞基法保障,議程已經被一再延宕,就算逼到最後衛福部的作法都還是需要 3 年的緩衝期間,並且未來也在變形的「勞基法84-1條」中容許工時有彈性。而如今醫院管理階層、搞不清楚何謂勞基法的大老以及被牽著鼻子走的消費者團體,竟聯手杯葛醫師的基本權利,一言以蔽之,「找不到適當的替代人力以前,奴隸制度不該廢除」,就是目前血汗醫師面臨的社會困境!

2016-09-18

【文章】衛福部增設臨床助理恐是狗急跳牆 (陳亮甫) @上報

http://upmediawebmag.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018

醫師納入勞基法已經是既成定局,行政院近期決議將在108年9月將受僱醫師全面納入勞基法保障,並以勞基法第84-1條維持工作彈性,最高工時將限制為每週78小時。而根據預估,此舉將帶來「1926-2092名住院醫師」或「992-1093名主治醫師」的人力缺口,亟需各種政策的補救。

且先不管上述「人力缺口」的真切性(是在「醫療需求成長固定」的預設之下,這本身就很受批評),對於政府與醫院經營者而言,替代性人力的政策已經迫在眉睫。因此除了原先的「專科護理師」持續增補以外,近期又傳出衛福部計畫修改醫療法第58條「醫療機構不得置臨床助理執行醫療業務」的規定,將要另外設置「臨床助理」此一職位。

各方最關切的應該還是究竟這「臨床助理」職權範圍為何,和住院醫師有幾分相似?和目前已經取代部分住院醫師工作的專科護理師又有何不同?對此,目前衛福部尚未給出明確說明。其實臨床上住院醫師也經常抱怨有許多行政事務纏身,無法專注於臨床治療或學習,也讓訓練時間過度延長,將一部份的權責下放,未嘗不是好事。如同馬偕醫院院長施壽全所言:「將醫護以外醫事人員,排除成為PA候選者的意見,也完全是本位主義作祟。」

然而,單就目前衛福部對外新聞稿的說法,著實引起不少疑慮。在「臨床助理」身分取得方面,目前除了讓國內外醫學生未能通過醫師國考超過三年者報告,也開放國內外中醫、牙醫系學生考取資格,另外擔任專科護理師超過兩年以上者,也有資格至轉任為「臨床助理」。但這樣會不會是另類的「就地合法」呢?

講得坦白一些,部分國外醫學系畢業生在台灣,尚未通過醫師國考或「學歷甄試」者,已經在國內許多區域或醫學中心級醫院擔任「萬年實習醫師」,負擔等同於住院醫師的臨床工作,諸如病房第一線值班、刀房助理的角色。此時因為人力缺口推出臨床助理政策,光就招考面來看,最大宗便是將這樣一群人「納編」,如果職權限制寬鬆,等同讓醫院獲取一大批較為廉價的人力,對於住院醫師的勞動環境改善,或是這群臨床助理的待遇可能都不是好事。

再者,護理界也擔憂這樣的政策對於專科助理師制度的完善養成,可能有負面的影響。除了目前還曖昧不清的職權劃分之外,竟然還多出一個招考管道是讓專科護理師資歷滿兩年以上者,可以轉任臨床助理。其實專師制度在台灣一直坎坷,國外的專科護理師定位絕非替醫師「做雜事」,但在台灣自始至終都被視為臨床輔助人力,也未形成獨立的培育制度和學程,近年來隨著專科護理師法修正,漸漸放寬專師職權,這門專業有機會漸漸取得大眾的信賴和自主性,如今中途殺出的臨床助理制度,引起不少專業團體擔憂是「治絲益棼」。

立法院新的會期即將召開,有風聲是醫療法第58條的修法即將送入國會,但衛福部還有諸多問題必須回答,專科護理師、臨床助理與醫師之間的權責區分為何?有沒有可能設置長期穩健的臨床助理培育學程,而非短暫的就地合法?實際上自討論醫師納入勞基法以來,各方皆未對於臨床助理之概念有過深切的討論,新政府應在拋出概念「試水溫」以後,統籌各方疑慮,緩步研擬政策細節,才不會造成醫療環境又一嚴重衝擊。

2016-09-13

【公告】2016年嘉基工會對醫療從業人員放颱風假態度的意見調查

https://www.facebook.com/CYCHLaborUnion/photos/?tab=album&album_id=676406282525283

颱風天,各位醫療從業人員還好嗎~?
嘉基工會做了這一份民意調查,醫事人員和民眾都有表達意見
顯示大家對於颱風假「醫院保留部分必要服務即可」有高度共識!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應該由勞資雙方對等協商
政府也不能老是只「規勸」醫療機構,而應該負起保護勞工安全和休假權的責任!

2016-09-12

【公告】醫療人員一定要關心的臨床助理議題!

近來為了解決醫師納入勞基法的「人力缺口」,衛福部研議修改《醫療法》第58條條文,使「醫師助理」合法化。
誰能夠成為臨床助理呢?最近的衛福部醫事司公開聲明當中,首次完整的披露。明天就是新的立法院會期開議,很有可能在這個會期,修法提案就會送入立法院,同時附帶提出相應的行政規則。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理解何謂「臨床助理」,以及思考可能附帶造成的影響,我們整理了圖中的資訊,並且摘要重要團體或個人的正、反方發言。
◤護理師公會全聯會、專科護理師學會等
【護理專業團體共同聲明—反對設置「醫師助理」】
http://www.tnpa.org.tw/news/newsdetail.asp?doc-id=1836
◤台北馬偕醫院 施壽全院長
【設置醫師助理師 確保醫品病安】
http://www.appledaily.com.tw/…/…/headline/20160901/37367256/
◤衛福部醫事司公開聲明
【衛福部審慎規劃臨床助理制度,呼籲各界提供建言切勿以訛傳訛】
http://www.mohw.gov.tw/news/572356517
-------------------------------------------
■註一/「九大地區」意指香港、新加坡、日本、美國、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及歐洲等醫療先進地區,先前引發爭議的波蘭、匈牙利等國醫學生,亦包括在此內。
■註二/衛福部新聞稿:「另為杜絕過往萬年實習醫師之現象,亦擬修正醫師法28條,限制醫學系畢業生持續從事實習以3年為限...」(詳請參考http://www.mohw.gov.tw/news/572356517
■註三/醫療法第58條原文:「醫療機構不得置臨床助理執行醫療業務。」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L0020021&FLNO=58

2016-09-07

【公告】護理人員遭逼簽「服務態度合約」 勞動部:醫院違法 @風傳媒

生病本身就不是舒服的事情,患者痛苦,再怎麼有效的治療都可能漫長煎熬,令醫病雙方處於緊張關係;醫院若是要求醫護人員凡事「以客為尊」,服務必恭必敬,不從者祭出革職處分,這不只是對於醫護專業的蔑視,也是在拿病人安全開玩笑!
「勞動部表示,近期接獲相關護理人員反映,遭醫療機構要求簽署『服務態度合約書』,凡被反映服務態度欠佳之同仁,1年超過4次以上一律解僱。勞動部強調,醫療機構如欲提升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應經由管理制度對員工加以輔導協助改善,不得以累積違反次數而直接予以解僱。」

全文連結:http://www.storm.mg/article/163558

2016-08-29

【文章】〈澄社評論〉工時爭議不忘健康 (張恆豪、王榮德) @自由評論網

http://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026533
台灣勞工工時過長,已是不爭的事實;二○一四年台灣勞工全年總工時為2134.8小時,為全球第三,遠高於OECD公布的平均工時1766小時。台灣勞工之所以必須長時間工作,甚至有自願加班的情形,根源多半是由於資方全面壓低本薪,許多人必須仰賴長工時工作賺取加班費才能維持生計。資方為適應不同企業市場需求,主張彈性工時;但也不應忽視勞工休息的需要。我們應該檢視長工時與工時彈性化對健康之影響。
一般工作時,由於需要全神貫注,原本就會交感神經興奮,血壓比休息時高。我們團隊連續監測加護病房護士二十四小時血壓及心電圖發現:工作時的血壓,相較於休息日平均,收縮壓高十二毫米、舒張壓高九毫米汞柱。人的心臟每天收縮至少十萬次,把血液送至全身;每次的搏動由於血壓升高都需更用力,使得心臟及血管更易折舊及硬化。我們另一個監測二十四小時血壓研究,發現在控制性別、年齡、糖尿病、身體質量指數、高血脂症及高血壓數 年後,二十四小時平均血壓越高者,其頸動脈硬化越嚴重;也表示中風風險升高。夜班工作者所受到的心臟負荷又比白班工作者來得更高,睡覺時收縮壓比平時高五毫米汞柱;往往引發睡眠障礙、疲勞等問題。刺胳針雜誌(Lancet)於二○一五年發表的研究也發現,比起標準工時(一週四十小時),長時間工作(每週超過五十五小時)會使得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增加十三%,腦中風的風險增加三十三%。輪班、夜班及長時間工作,也較易發生職災與決策出錯;美國對醫師連續值班工時限制的出發點,主要就是在維護醫療品質與保障病人的安全。
其實「一例一休」的爭議,應當回到保障從業者健康面,來創造勞資雙贏。畢竟過勞所可能導致的心血管傷害、老化是再多的加班費也換不回的;一旦發生過勞死,公司業務與生產線也會大受損失。因此,若是雇主與勞工同意於休息日有加班的需求,也應當規範在加班費之外,提供充足的補休制度。考量輪班以及夜班工作者受到的健康衝擊更大,建議勞基法應參考國外規範,訂定輪班及夜間工作之工作時間上限與合適的休息時間。(作者為成大醫院職業與環境醫學部醫師)

2016-08-24

【公告】住院醫師工時回報App使用情形調查

各位住院醫師大家好,相信許多人目前手機上都安裝了衛福部的「工時回報APP」,上下班要以手機打卡。

簡單講原委,過去為了改善住院醫師過勞問題,衛福部制定了俗稱「八八工時」的評鑑規定,但結果差強人意;由於住院醫師工時依然居高不下,並且要為了幾年後納入勞基法做橋接,衛福部又提出「住院醫師工時改善計畫」,鼓勵各醫院提出工時調降方案並且給予獎勵金,其中為了更確實掌握各醫院執行情形,設計了目前大家手上的APP。

我們知道這套系統對許多人來說並不實用,上下班都要打卡的要求有些累贅,打卡一次50元的獎勵金僅是聊勝於無,但我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確實依據實況,登錄你確切的上下班時間。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若是每次都依系統預設的下班時間打卡,就沒辦法反應實際工時狀況或人力缺口,也讓僅有名目而無改善的醫院可以輕鬆取得獎勵金。

但近一個月來,我們也聽見許多來自住院醫師所說,除了「麻煩」以外的抱怨,表示無法確實打卡登錄工時:
  1. 醫院明示暗示必須按照預設時間打卡,否則會「害大家領不到獎勵金」。
  2. 區域醫院特定科別(神外、整外、骨科等),如果按照實況登錄工時,很容易被發現因為住院醫師數非常少。
  3. 某些醫院或科別潛規則,週末即使不值班還是要來醫院上半天班,但這些時間根本不會被記在工時系統裡。

曾有總醫師告訴我們,他還是期待底下的住院醫師們照實打卡,因為「這可以作為爭取補充人力的依據」。我想這也是我們及政府單位的初衷,要Evidence-based才可以掌握問題嚴重度並且改善。當然目前系統的運作和政府單位的作為,都還有不足之處,我們也希望可以蒐集意見並且集中反映,包含在本小組受邀擔任代表的衛福部「醫師勞動權益推動小組」會議當中爭取。

如果您願意,請以一分鐘協助我們完成底下這份表格: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ft65HdoMGwto3NqWPRfWGvXgQXE8DiTzDvWg-3j8zxSRaLOg/viewform

2016-08-21

【文章】醫師納勞基法》醫師觀點:大老不贊成適用 新秀支持基本人權 @風傳媒

【勞基法是不容被剝奪的基本人權!】
  成大附醫住院醫師、前台灣醫學生聯合會會長張恆豪認為,只要是受雇醫師,無論住院醫師或主治醫師,都應獲得《勞基法》的保障,這是醫師不容被剝奪的基本人權。更甚者,國內住院醫師目前每周工時約80小時,幾年前更高達90到100小時,不但普遍高於主治醫師;又住院醫師的備勤(on duty)、備援(on call),就算不待在院內,也要待在醫院附近或宿舍內,也與部分主治醫師要把研究、教學時數也算在工時內的情況,完全不同。 

  因此,張恆豪主張,衛福部不但應讓所有住院醫師都納入《勞基法》,且時程應愈快愈好,沒有拖到3年後才能上路的理由。至於主治醫師,他則認同可以保留彈性,即原則上也適用《勞基法》;若不願意者,亦可比照開業醫師,與醫院另行簽訂非受雇關係的合作契約。 

  針對有醫院管理者反映,一旦醫師全面納入《勞基法》,勢將造成醫院人事成本,乃至於全民繳付之健保費倍增,對此張恆豪也抨擊,這完全是刻意簡化問題的說法,目的只是為反對而反對。

【醫院支出就算增加 也不致於倍增】
  工時只是《勞基法》對勞工提供各項保障的內涵之一,事實上,即使醫師納入《勞基法》,工時也會依《《勞基法》》第84條之1另行議定,絕對不可能跟一般勞工一樣。更何況,醫院管理者也不是笨蛋,一旦醫師納《勞基法》,院方自會視醫師的新訂工時調整薪酬計算方式,「醫師納《勞基法》縱使有可能造成醫院人事成本增加,但絕對不會誇張到倍增的程度。」 

  至於對一般健保納保人的衝擊,張恆豪強調,國內醫院分地區、區域及醫學中心三級,住院醫師幾乎都集中在醫學中心;事實上,只要健保配合醫師納《勞基法》,同步檢討現行轉診制度及各級醫院給付公平性的問題,提高民眾健保費,應非唯一或必要手段。

2016-08-09

【公告】安全護病比 不會增加醫院財務負擔

DPE今年5月發的實況報導,發現內容有許多表示安全的護病比的好及高護病比的壞,包含:改善工作環境及病人照護、高護病比危害護理人員及病人、高護病比導致嚴重的人力資源問題、安全護病比留住護理人員、安全護病比不會增加醫院財務負擔、護病比入法已成各州趨勢。

「安全護病比並不會增加醫院財務負擔」這一段的翻譯如下:
  1. 雖然一些批評者聲稱,強制性的護病比使得醫院需負擔高運營成本,但是多數研究表明,安全人員配備比是划算的。
  2. 高周轉率和高水準的護理人力,增加平均住院花費(住院治療成本,也包括管理)和整體運營成本。
  3. 安全護病比改善了護理人員的表現和患者的死亡率,也降低離職率、員工成本、醫療糾紛。

註:DPE是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AFL-CIO)下的半自主部門,應該是屬於一些有執照的專業人員可以加入的工會。
◆ 文章連結:http://dpeaflcio.org/programs-publications/issue-fact-sheets/safe-staffing-ratios-benefiting-nurses-and-patients/

2016-07-04

【文章】別因為奴性害死病人,過勞看診才是不負責任 (陳亮甫) @BuzzOrange

https://buzzorange.com/2016/07/04/doctor-strike-for-right/

【醫生罷工沒有錯】

華航空服員的罷工成功經驗,宛如台灣一灘死水勞動環境的一劑強心針,帶動更多勞工思索如何起身改變自身勞動條件。要感謝社會大眾的獨特關愛,讓「醫護要不要跟著罷工」的議題一下子躍上新聞版面,幾個長期以來努力經營的醫事人員勞動團體,也正好藉此機會更加為人所知曉。
醫護人員罷工有沒有可能?答案當然是有的,我們不僅獲得法律的允許,並且我們也具有道德上的正當性,因為缺乏理想的勞動條件,就無法給民眾完整的照護甚至可能造成傷害,爭取勞動權益其實也是在捍衛民眾的健康…。
  • 為了爭取勞動權益抗爭,才是對病人負責
首先我們要先拋開「捨不得放下病人」這個包袱,其實醫療機構的罷工還是會保留急診重症、急性病房照護人力,可能只是透過暫停門診、急診輕症的方式,使得醫院資方蒙受極大經濟損失,藉此塑造談判的壓力。另外一方面,罷工當然一定會對定期回診、輕症投醫的穩定患者造成不便,但如果不透過製造大眾困擾的方式,議題也難以炒起新聞熱度,引出政府與資方出面妥協。
不過以上講的都有點遠,發動這些大型勞資爭議的前提,都是要組成一個以基層為主體的「工會」。這個自由加入的工會與醫師、護理師都必須參加的「公會」不同,具有更多發動勞資爭議的權限,法律也對於工會會員參與「爭取勞工權益」事務,有一定程度的保障而免受資方的「秋後算帳」。
  • 工會是為了戳破「共體時艱」的謊言
那麼難道加入或組成工會,就是為了罷工嗎?其實我們可以不用把目標設得太遠,舉個例子來說,護理人員超時工作、領不到加班費的狀況嚴重,一個勞工或有怨言,除了懼怕向管理階層反映的壓力以外,更往往說服自己「反正大家都這樣,其他人都沒在抱怨」而默默承受血汗的勞動條件。
但如果有了工會,除了代表個人出面提出勞資爭議調解,也更有條件及經驗發動「勞動檢查」糾正雇主的不當行為,倘若匯集多數會員的不滿向資方索討積欠的報酬,則醫院便無法各個擊破或拿出「共體時艱」的說法來逼迫個人就範,近期北市聯醫工會籌備會便示範了一個積極作為工會的重要性。
  • 醫病關係緊張當下,工人團結組織的角色
再舉例來說,醫療糾紛的發生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工會日常就應該站在監督醫院資方的角色,要求補足人力、建立各種SOP、加強新進人員訓練,避免因為可避免的因素造成疏失。一旦發生醫病衝突例如「奧客」急診暴力,工會的存在更進一步避免醫院息事寧人,需力挺員工追究施暴者責任,因為勞工團結的意義,便是要阻止資方以「待客至上」的要求,侵害基層勞工。
就算最後走上法律途徑、法院判決醫院方有疏失應負賠償,工會也應挺身而出避免不當的轉嫁;甚至在某些情況,醫療疏失確實發生了,但其實來自於人力不足或醫療人員的過勞,法官判決也許不會細究原因,但工會可以本於捍衛勞工權益的初衷,轉而要求醫療機構承擔一部份的責任。
  • 重拾醫事勞工的覺悟與責任
目前全台灣有若干護理師所組成的全國性產業工會,同時在數間醫院也成立了自己的企業工會,在「醫療崩壞」逐漸降臨之時,勞工團結的重要似乎逐漸為人所認識到。
當然醫療工作現場,有太多不利組成工會的因素,包括缺乏空閒時間、醫院裡面上對下統制的氛圍,使得勞工只能沉湎日常「小確幸」,看不見團結的契機。又或者以醫院的「合夥人」自居,認為要改善勞動條件惟有為醫院帶進更多收益,一個與資方對抗的工會,想當然爾不會是個選項。
總而言之,與其抱怨民眾不支持罷工,或者淚陳不忍心放下病人,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自身組織的鬆垮,以及工會的孱弱體質,隱忍資本與國家無止盡的掠奪。先天不良的我們也沒有悲觀的權利,與其羨慕別人,我們更應該拿起作為勞工的覺悟,這也才是對心心念念的病苦大眾最終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