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緊急救護系統其實是走在腐朽的鋼索上,倚靠著救護醫療人員比平時更大的專注度才能勉強運作起500人的存亡之計。理想的緊急醫療分成到院前與到院後兩部分,各縣市政府消防局統一指揮調度119救護車,由基層消防員做檢傷分類與基本處置,並將病患送至最近最適醫院,到院後再交由急診醫護人員診治之。但現實環境在這些環節中處處有缺漏,意外當下往往難解燃眉之急。
急診壅塞人力吃緊
首先,消防人力因應平時勤務已然吃力,遑論近500人的大量傷病患,雖然後續外縣市(最遠自新竹)支援消防人力與大量熱心志工,但已在在凸顯原先編制的左支右絀。其次,醫學中心急診室本有嚴重壅塞的問題,若非醫院勉強清出空間以及恰逢醫護人員交班時間,恐怕有更多遺憾會發生。第三,救護車與急診院端,以及後送醫療院所之間均未做好整合工作,災害應變中心僅是資訊交流平台,當晚若非醫師各自打電話向中南部醫院「訂床位」,醫院恐怕無法承擔起如此巨大的照護量。
我們認為緊急醫療不能只是仰賴條件拮据的應急,應該平時就做好可能有意外事故的準備。首先,補足救災人力。在消防部分,政府應立即補足15000名法定消防缺額,甚至應額外編列10%的備載人力以因應日漸頻繁的大型災難中大量傷病患的訓練與現場處置。各醫療院端也應該充實醫療人力,莫讓醫護人員冒著過勞風險在線上苦撐。
我們認為緊急醫療不能只是仰賴條件拮据的應急,應該平時就做好可能有意外事故的準備。首先,補足救災人力。在消防部分,政府應立即補足15000名法定消防缺額,甚至應額外編列10%的備載人力以因應日漸頻繁的大型災難中大量傷病患的訓練與現場處置。各醫療院端也應該充實醫療人力,莫讓醫護人員冒著過勞風險在線上苦撐。
應統籌「區域聯防」
其次,我們建議政府應該統籌醫學中心與附近的中小型醫院組成緊密的「區域聯防」體制,將平時最容易壅塞的急診暫留候床患者,暫時轉送到其他醫院予以照顧,不僅省去候床病患及家屬忍耐擁擠環境之不便,也留下空間讓大量傷病患的處置更有餘裕。如此既可避免醫學中心免於壅塞、中小型醫院急診人力空轉,也隨時為大量傷患的來臨做好預備。
澎湖復興空難、高雄氣爆、桃園新屋大火、台北復興空難與新北八仙氣爆,一年不到五場大型災難,災難時代儼然來臨,更別提大巨蛋了。核電廠以及各式大型活動屢傳公安問題卻依然運轉著。這次500人就讓緊急醫療系統差點崩潰,若是2萬人以上的災難發生,我們又將陷入什麼處境?
澎湖復興空難、高雄氣爆、桃園新屋大火、台北復興空難與新北八仙氣爆,一年不到五場大型災難,災難時代儼然來臨,更別提大巨蛋了。核電廠以及各式大型活動屢傳公安問題卻依然運轉著。這次500人就讓緊急醫療系統差點崩潰,若是2萬人以上的災難發生,我們又將陷入什麼處境?
鄭雅菱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秘書長
陳亮甫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
陳亮甫 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