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組經亞東醫院急診部詹東峻醫師同意,引用其聲明部分內容,撰寫本篇投書,呼籲勞動者的團結拉攏民眾的同理、政府或經營者能夠尊重醫師的專業自主,並且不再有民眾將醫護人員推向艱難的道德難題。
也歡迎參考詹東峻醫師於日前本小組舉辦的「我可能不能救你:醫師、護理師與消防員的自白」講座當中的發言,第一部20:00起是詹醫師的部分。
https://youtu.be/CHmY_YPMpbY
https://youtu.be/NmjpKGIZ5-0
https://youtu.be/8RMhftjphZs
https://youtu.be/CHmY_YPMpbY
https://youtu.be/NmjpKGIZ5-0
https://youtu.be/8RMhftjphZs
作者:陳宥任(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台北榮總住院醫師)
深夜的亞東醫院急診室外傷科,一位足部慢性疼痛的病人,在醫護正兵荒馬亂的時候來到診間,當下醫師毫不馬虎的替他做了理學檢查確認沒有大礙,考量病人其餘的用藥狀況而暫不施打止痛針,之後將他退掛並建議他到日間門診尋求疼痛控制。病人極度不滿,投訴行政總值,責罵醫師沒醫德以後離去,孰料當晚立即上網痛斥該名醫師的不是,其中不乏情緒性語言與咒罵用詞。
甚少醫師在面臨這樣的羞辱以後還能毫無慍色,不少網友建議醫師提起法律訴訟追究責任,醫師則第一時間公開地表明了自己處置的理由及問心無愧:輕症病患過多難免延誤其餘更緊急病患的診治,而忍受擁擠、又花費更高額費用極可能不符合患者的最佳利益。前日童綜合醫院又有一起急診暴力令人興歎,筆者為文無意圍剿該名病患,亦不想將一次事件的憤怒發洩於廣大的急診患者;只是醫療暴力事件恐怕不會至此休止,而急診壅塞的現況再無好轉,也只是將醫病雙方繼續置放於情緒的張力邊緣。一次次的事件裏頭我們學會了什麼,應當督促醫療體系往何處改進是我們無可迴避的課題。
近年來急診壅塞的情形在媒體的報導下受到社會各界相當多的關注。事實上,輕症病人濫用急診僅是眾多造成急診壅塞的原因之一。在急診室的觀察是,一旦輕症病人湧入,雖然診治的難度較低,但注意力分散的同時總難以預料到每一個可能的症狀惡化,如果遇上焦急的家屬或沒有時間做完整的解釋,糾紛或暴力就極有可能發生。恐怖的惡性循環在這樣的過程中出現:繁重的工作量,令醫護人員不堪負荷、紛紛走避,僅存的有限人力繼續應付著持續增多的病人,無法避免的意外在這之中難免發生,而我們面臨的窘境也難以取得每一位病患及家屬的體諒和認同。
站在醫師的立場,我們明白民眾並沒有相對應的專業知識判斷自己是否罹患急重症,也相信絕大部分的病人都是感受到相當的痛苦與不適才會花費將近千元的醫療費用來到醫學中心急診室。然而現實狀況是醫學中心急診室有著更多的重症病人,相對輕症的民眾很可能必須要花更多時間等待醫護人員、等待急診推床、等待住院病房。能夠設立醫學中心的地區醫療資源都相對豐富,附近絕對存在區域或地區醫院運行24小時的急診室。分級轉診是相互倚賴的制度,我們有了地區、區域及醫學中心的分級,就應該落實各級醫院的轉診。為了民眾的醫療品質及各級醫院的均衡發展,政府實在不該看著病人在醫學中心急診的地板及輪椅上受苦,卻放任地區及區域醫院的急診人力空轉。
筆者無意唱道德高調替急診患者辯護,刁蠻難纏、便宜行事的患者也一定有,而且即便數量極少便可能造成我們極大的心理負擔,但我們還是得回答前面這問題:是什麼讓民眾採取了不智的就醫選擇?我們該如何以法規引導或強制疏散醫學中心的洪流?我們還不確定正確的方向所指何處,在工作崗位上,醫者退掛一些患者來維護其珍視的病人安全,而在更廣大的制度難題上,我們也只得薛西佛斯式的期待,勞動者的團結可以說服同理的民眾、政府或經營者能夠尊重我們的專業自主,以及或許是最重要的,不再有民眾將我們推向艱難的道德難題。
深夜的亞東醫院急診室外傷科,一位足部慢性疼痛的病人,在醫護正兵荒馬亂的時候來到診間,當下醫師毫不馬虎的替他做了理學檢查確認沒有大礙,考量病人其餘的用藥狀況而暫不施打止痛針,之後將他退掛並建議他到日間門診尋求疼痛控制。病人極度不滿,投訴行政總值,責罵醫師沒醫德以後離去,孰料當晚立即上網痛斥該名醫師的不是,其中不乏情緒性語言與咒罵用詞。
甚少醫師在面臨這樣的羞辱以後還能毫無慍色,不少網友建議醫師提起法律訴訟追究責任,醫師則第一時間公開地表明了自己處置的理由及問心無愧:輕症病患過多難免延誤其餘更緊急病患的診治,而忍受擁擠、又花費更高額費用極可能不符合患者的最佳利益。前日童綜合醫院又有一起急診暴力令人興歎,筆者為文無意圍剿該名病患,亦不想將一次事件的憤怒發洩於廣大的急診患者;只是醫療暴力事件恐怕不會至此休止,而急診壅塞的現況再無好轉,也只是將醫病雙方繼續置放於情緒的張力邊緣。一次次的事件裏頭我們學會了什麼,應當督促醫療體系往何處改進是我們無可迴避的課題。
近年來急診壅塞的情形在媒體的報導下受到社會各界相當多的關注。事實上,輕症病人濫用急診僅是眾多造成急診壅塞的原因之一。在急診室的觀察是,一旦輕症病人湧入,雖然診治的難度較低,但注意力分散的同時總難以預料到每一個可能的症狀惡化,如果遇上焦急的家屬或沒有時間做完整的解釋,糾紛或暴力就極有可能發生。恐怖的惡性循環在這樣的過程中出現:繁重的工作量,令醫護人員不堪負荷、紛紛走避,僅存的有限人力繼續應付著持續增多的病人,無法避免的意外在這之中難免發生,而我們面臨的窘境也難以取得每一位病患及家屬的體諒和認同。
站在醫師的立場,我們明白民眾並沒有相對應的專業知識判斷自己是否罹患急重症,也相信絕大部分的病人都是感受到相當的痛苦與不適才會花費將近千元的醫療費用來到醫學中心急診室。然而現實狀況是醫學中心急診室有著更多的重症病人,相對輕症的民眾很可能必須要花更多時間等待醫護人員、等待急診推床、等待住院病房。能夠設立醫學中心的地區醫療資源都相對豐富,附近絕對存在區域或地區醫院運行24小時的急診室。分級轉診是相互倚賴的制度,我們有了地區、區域及醫學中心的分級,就應該落實各級醫院的轉診。為了民眾的醫療品質及各級醫院的均衡發展,政府實在不該看著病人在醫學中心急診的地板及輪椅上受苦,卻放任地區及區域醫院的急診人力空轉。
筆者無意唱道德高調替急診患者辯護,刁蠻難纏、便宜行事的患者也一定有,而且即便數量極少便可能造成我們極大的心理負擔,但我們還是得回答前面這問題:是什麼讓民眾採取了不智的就醫選擇?我們該如何以法規引導或強制疏散醫學中心的洪流?我們還不確定正確的方向所指何處,在工作崗位上,醫者退掛一些患者來維護其珍視的病人安全,而在更廣大的制度難題上,我們也只得薛西佛斯式的期待,勞動者的團結可以說服同理的民眾、政府或經營者能夠尊重我們的專業自主,以及或許是最重要的,不再有民眾將我們推向艱難的道德難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