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7

【文章】長期照顧的「英國之春」

本文取自公醫時代

「長照」一直是最讓歐洲「福利國家」感到「難堪」的領域:普及、公平、優質的福利服務,遇到了「照顧」,這些國家在怎麼驕傲都還沒有人做得到。其中,英國又最「惡名昭彰」。

最近英國各大長照相關組織紛紛起來發難(幾乎所有你想得到的)。包括老人福利團體,家庭照顧者組織,以及專業團體,都以各種不同的倡議方式,提高分貝希望政府正視社會照顧體系即將崩潰的事實。
社工也打算號召「百哩長征」,從伯明罕「遊行」到利物浦。

「踢走樽節」遊行從 2017 年 4 月 19 日開始,為期七天。由社工、照顧者以及服務使用者結夥,沿途將拜訪各種社會照顧據點,並舉辦座談。希望聽見第一線長照人員的聲音,讓政府聽見那些在他們的樽節政策底下,長期照顧如何受到摧殘的聲音。


社工走上街頭,在英國不是新鮮事。

「社會工作」這個專業的出現,便是一連串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行動。「社工」一直都是「第一線的社會學家」,他們不僅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協助那些社區當中受到傷害、陷入困境的人,也在這個「扶人一把」的過程中,連結起社會的結構性問題。因此,倡議社會結構的變遷,也一直被認為是這個專業的使命。

這次,社工們也打算「拉自己一把」。

英國的社會照顧體系,不僅讓服務使用者,以及他們的家人愈來愈無援,也讓第一線的照服員,社工師感到愈來愈無力。根據統計,平均每天有將近 1000 名社會照顧工作者離開這個行業。持續的低薪,以及缺乏保障的工作契約(計時制),讓照顧工作持續的缺工,維持始終高檔的離職率(約三成)。


「錢」是一個問題。

英國保守黨政府持續的樽節政策,過去七年來不斷地砍社會照顧的預算,特別是老人照顧的經費。即使照顧相關的組織與專業不斷地大聲警告,仍然不見調整。相較於「醫療」,NHS 是英國政治的核心議題,即使再怎麼樽節,沒有一個政治人物敢少它一毛,雖然預算仍不夠,不過始終能維持一定的預算水準。

另一個問題是「丟給地方」。

英國的社會照顧屬於地方事務。說好聽的是因為照顧服務需要「因地制宜」,也需要「多元」和「彈性」的服務模式。但是現實是,中央政府把社會照顧的責任「丟給地方」之後,不斷地縮減預算,而地方政府事實上也無力支撐,結果是,照顧機構一間間關閉,照顧服務不斷縮水。

結果是,政府想要「卸責」的,想要民眾自己掏腰包的,就丟給「長照」。想要救不能倒的 NHS,這種不斷「丟出去」給地方、給民眾的方法,似乎成為很重要的策略,巧妙地運用「醫療」與「長照」之間持續滑動的邊界。


只是,愈想躲的,其實愈逃不掉。

保守黨政府顯然原本對「照顧」興趣缺缺,似乎把它擺在最後,但是,該來的總是會來:「照顧」在這幾個月來成為保守黨政府不得不面對的事。

面對各界不斷攀高的不滿與擔憂,保守黨政府在一面忙著「脫歐大計」的同時,冷冷地說了一句:「我們知道了。」在春天出爐的預算書中宣布,將投入 20 億英鎊「救照顧」,幾個禮拜後也通過了允許地方政府提高「地方稅」來「救長照」的法案。


不過,大家似乎對於這些「救急錢」,沒有太高的期待。

錢丟進來,似乎仍然沒有辦法有效的解決「人力危機」。如果社會的價值與制度,沒有辦法讓「照顧」變成一項擁有適當勞動條件、訓練和支持的「專業」的話,照顧人力的「質」與「量」顯然沒有辦法透過「救急的會子錢」來解決。

另一個問題是:大把鈔票砸進來,最後會進到哪裡去,尤其是近年英國大量的私有化,並且鼓勵各種「市場機制」的服務供給模式。錢丟進來,會不會最後進到商人口袋?就算一時長出來的服務「救了急」,但是有品質的服務和人力沒有辦法維繫。救急錢,終究只是飲鴆止渴。


國家如何「照顧」?

在這個議題上,老牌福利國家和我們半斤八兩。左看右看,法子似乎還要我們自己去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