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塵爆第一時間造成500多名緊急傷病患,嚴重威脅原已人力不足、壅塞的緊急醫療系統。事發至今已逾兩個月,幸賴醫護人員日以繼夜的照護,傷亡人數逐漸穩定。塵爆事件乍似告一段落,媒體熱度也消退許多,但事實真如此海闊天空嗎?近兩年來造成大量傷亡的天災人禍越來越頻繁,整個台灣社會、政府是否有從中獲得警惕?
緊急醫療不能只是仰賴條件拮据的應急,應該平時就做好可能有意外事故的準備。然而,政府在各方面反應有限,若持續難有大刀闊斧改革,恐怕人禍要比天災更加重創人民安全。
問題之一的人力問題,是基層消防醫護永遠的痛,急診最為壅塞的台大醫院近期已有多次基層護理師向媒體發出呼救,希望能夠解決離譜護病比例問題;其他薪資待遇次之的醫院,相關問題恐怕更加嚴峻。而多數醫院因應人力短缺的方式,不外乎等待週期性的「護理系畢業潮」為人力短暫補血,然後杯水車薪的結果只換來資深護理師離職或調單位,新進人員被迫上火線而更加血汗。再看消防人力方面,縱使相關團體屢次疾呼,人力缺額依舊高懸於斯,今天若災害不幸發生在雙北以外地區,則財政更拮据、消防員額更加缺乏之處能否應付急須搶救的大量傷患,令人不禁擔憂。
再者,目前台灣各醫療院所的病患轉送機制非常原始,一旦有嚴重的病患送進急診室,急診醫師在處置之餘還要分神打電話聯絡其他醫院來確認有無加護病房及有空的值班專科醫師,時常浪費許多時間在詢問早已爆滿的醫學中心上,且同時又要受到家屬的責難。八仙塵爆當晚各處急診醫師得自憑本事找尋後送的燒燙傷病房,現行的轉診資訊系統只是讓醫院在轉診後上網報備,絲毫無助於醫師找尋適合的醫院,是否能夠期待一理想的系統,讓第一線的工作人員由各醫療機構空床數、專科醫師人力狀況等資訊,為病人判斷最適宜的後送策略?
挽救崩壞緊急救護體制,需政府與民間共同配合
在塵爆過後由於媒體及政府的不斷宣導,民眾多能避開醫學中心急診,將資源留下給需要的患者,顯示大眾就醫行為確實還有很大進步空間。近期健保署雖擬修全民健保醫療辦法,讓不願轉診的民眾自費使用急診,但不少問題埋藏其中,新規定可能給予急診醫師更大心理壓力,亦有機會使民眾誤以為「付了錢醫學中心急診就隨我看」,可以預見的是醫療糾紛及急診暴力事件也將隨之衍生。由此,建立讓民眾能夠信任的分級醫療服務,甚或在基礎教育當中加入健康識讀及正確就醫習慣養成,才有機會逐步紓解急診的緊張。
我們一直認為,全民的健康以及應付大型災難不能一味仰賴緊急救護、醫護人員捨命付出,如果政府沒有做好平時的預備與運作良好的系統,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醫療人員遲早會不支,接著倒下的是台灣的醫療。兩個月後,我們不只應該歌功頌德似讚頌醫護警消熱血,更應該永遠提醒那晚的驚險,思考什麼樣的改革方能換來真正的長治久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