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22

【文章】血汗醫師荒與衛福部的數字遊戲 (陳亮甫) @蘋果日報

作者:陳亮甫(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執行委員)

近期國衛院公布研究報告,明確點出台灣醫師人力荒的危機,而其中更闡明人力缺口存在於所謂「五大科」: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與急診科,在醫事人力供給不變,並且醫院持續擴床、病人就醫習慣照舊的前提下,即將在若干年後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研究者並且點出工時限制、健保給付方式調整以及醫糾刑責明確化才是這個危機的解藥,然究其根本,衛福部對於這些早些年就提出的警告置若罔聞,並且企圖以數字遊戲隱蓋危機,才造成了現在病入膏肓的窘境。


衛福部所玩弄的第一個數字遊戲,是掩蓋掉五大皆空迫在眉睫的問題。其實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有特定科別醫事人力荒的呼聲。但為了消弭輿論壓力,衛福部宣稱已經提出多項促進人力回流方案,時值「自由經濟示範區」國際醫療專區法案闖關期間,當局甚至自信滿滿地說,五大科人力回流已經見效,沒有排擠國人就醫權益的問題。但這個現象其實只是衛福部「刪小科住院醫師容額,增大科容額」所形塑的假象,以限縮住院醫師科別選項的方式,把新進的醫師「趕」到五大科,實際上造成住院醫師以大科為「跳板」等待醫院的小科員額,甚至有醫師在小科擔任「第0年住院醫師」,不惜一年的青春只為了逃開惡名昭彰大科的網羅,但這樣的畸形現象竟然被衛福部視作政績大力宣揚。


第二個數字遊戲,便是在研究結果出爐、證據指向五大科人力荒嚴重以後,衛福部企圖擴增公費醫學生名額,甚至有意引入更多外籍醫事人員以補人力缺口。姑且不論增加醫學生容額造成的訓練成本遽增,以及醫學院是否有足夠師資和資源,這個措施本身更是拖延事態的「奧步」,往後公費生被用來填塞無人敢碰的大科或偏鄉醫療區塊,也消解了該科別本身問題的壓力,諸如醫糾頻仍、工時超長或給付偏低。於是政府更無心力對症下藥,或是觸碰任何損及既得利益醫院經營者的規定,勞動條件兩極化的後果,便是弱勢民眾享用次等醫療,然後血汗勞動條件不見改善。


每每與朋友或醫學系學弟妹提及醫師人力問題,我總會提到國外以彈性的排班形式,或是「駐院醫師」制度,搭配明確工時規範,讓醫師工時不致過長,總換得眾人齊聲質疑「台灣為什麼不試試看呢?連納勞基法都沒有」而我也無言以對。猶記得某次與衛福部某司長在協調會上爭論實習醫學生保障法規的問題,該也曾擔任醫師的司長振振有詞說道「實習醫學生沒有過勞問題,如果累了可以跟主治醫師說想要休息」。有過臨床高密度訓練經驗的醫師都知道這番發言的無稽,而我們國家的醫師人力政策,除了面對持續壓低人事成本的資方壓力,還要受控於這般「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官員,令人不禁興嘆白色巨塔的春天究竟何時才能到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