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MEDLabor/posts/623336171082513
台灣醫事人員的過勞的問題,一年比一年惡化,醫療人力大量出走,導致五大皆空。過勞的醫師還有吃緊的人力,已經嚴重影響台灣人民的健康。衛福部調查醫師一周工時最高可以高達150小時,一個星期只有168個小時,我們可以發現醫師幾乎都不用休息。有研究指出,在一個月值4至6班後,醫師表現約等同於血液中0.05%的酒精濃度,已經達到酒駕的標準,而台灣醫師值班的數目普遍超過4-6班。醫師這樣惡劣的工作環境下,病人的健康權益絕對無法得到保障。
在現有的國際醫療服務下,政府出資大打國際醫療廣告,並在國外設立多處病人轉介中心,竭盡一切心力替國內投資的財團做生意,是否已經衝擊國內醫療,本身就需要評估,然而目前國內醫院的經營至少受制於「醫療法」而有所節制,但自經區內關於投資的限制更加寬鬆,以後資本要入主醫院經營變得更加容易,資方更有可能主導醫院往營利的方向進行。衛福部宣稱國際醫療專區能夠將醫師留在台灣,並且將部分盈餘回饋健保。然而真正造成醫師出走的原因,是因為法律保障不足、健保無能以及財團的剝削,並非國際醫療專區能夠解決。
此外,自經區條例裡有大量的「空白授權」,也就是「由主管機關訂定辦法」這樣的字眼,在目前政府財團一家親的狀況下,我們知道這其實就是黑箱的陰謀,未來只要透過行政命令就可以放寬許多規定。如果開放了國際醫療專區,一定會有部分醫師需要減少專區外的工作量,這也代表著留在區外,也就是大部分的醫事人員,工作量將會會增加,更加的血汗,五大皆空的問題會更加嚴重。國際醫療專區,就像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階級壓迫
國際醫療專區開放後,最直接的獲利者就是財團醫院的經營者,而這些所謂醫界大老,也正是國際醫療專區的主要推手。然而占所有醫事人員極小比例的經營者,真的能夠代表所有醫療勞動者嗎?在現行的體制下,醫院經營者和基層醫師有著非常大的階級差距。藉由壓榨基層以及醫療商品化,大型醫院不斷地增加床數、擴張版圖,賺取利潤。而身處第一線的基層醫事人員,就像是大工廠裡的小螺絲釘一樣,被操到生鏽了也不能保養,就算心中存有對於醫療專業的堅持,也沒有阻止醫療商品化的力量,只能任由醫院資方和衛福部在共謀醫療商品化的道路上,踐踏宰割。
草根行動
由過去的經驗,我們知道,即便開放服貿、開放自經區有這麼多的弊端和漏洞,衛服部官員和醫院資方還是不會輕易放棄壓榨醫事人員、放棄醫療商業化的大餅。然而,如果沒有人組止這一切,除了血汗醫院裡的血汗員工會更血汗之外,真正遭殃的會是廣大台灣人民的健康。因此,醫勞小組近期在全台各地舉辦了多場講座,將理念帶進校園和基層,希望能夠喚醒更多醫療勞動人員、社會大眾的關注,醫勞小組的講座會持續下去,我們也希望能夠和更多人分享。最後,我們的訴求有三項:(一)受雇醫師納入勞基法,責任工時必須被限制(二)政府應健全法令,保障勞方與病人權益,確立工會或勞權團體的自主性,避免醫療淪為金主斂財的工具(三)反對缺乏國內規範的自由市場政策,包括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及自由經濟醫療特區。讓我們一起監督政府、維持醫療的公共性,自己的健康,自己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