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近一個月以來,跟護理人員有關的新聞就占了不少媒體版面。讓我們稍為回想一下:2月28號,「一瓶飲料撐全天 血汗護理師吊點滴上班」;3月16號,「嘉基13名護士疑染疥瘡 只穿隔離衣續照顧病患?」;3月25號,「聯醫和平院區爆疥瘡集體感染」;3月29號,「台大急診陷困境 基層網發聲明盼重視」……
若僅是偶爾一兩次新聞報導,人們可以說是偶發事件,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包,醫療體系的主管機關衛福部難辭其咎,絕對不能再裝聾作啞。而前述問題都有一共同的癥結,就是護理人力的不足。2014年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的統計顯示,全台灣有護理執照者,執業率僅有58.4%,意即每10個有護理執照的人當中,只有不到6個人正在執業。而根據調查,關乎病人安全的護理人員與病人比例,評鑑結果有75%醫院無法達標,平均數據更是世界第一的1比13。
如果各醫療院所護理人力足夠,生病的護理人員就能放心請假,若能有人支援,更不用在身體不適的同時,還必須擔心自己是否造成工作夥伴的負擔。如果各醫療院所護理人力足夠,疑似遭疥瘡感染的人員,就能按照職業衛生法規與感染管制措施,讓疑似感染者即時就診與隔離治療,並有充足的人手替補。如果各醫療院所護理人力足夠,台大醫院急診部的基層人員也不需要用自己寶貴的下班時間發聯合聲明,實際的護病比,不會來到1比14的誇張數字。
衛福部面對這樣的沉痛指控,可能會千篇一律地回應,我們有重視此問題,有許多政策要多管齊下來解決護理人力的缺口。譬如說,健保署推動的「提升住院護理照護品質方案」?衛福部網站上2014年10月的新聞是這麼寫的:「近6年額外編列鼓勵專款91.65億元……以鼓勵醫院增聘護理人力、提高護理人員薪資、夜班費、加班費及加發獎勵金等獎勵措施,讓護理不再血汗,願意留任,進而提升住院病人護理照護品質。」但根據醫改會的調查,2012年和2013年領到錢的醫院,僅各有45%、49%增加護理人力。更有甚者,某些受此方案補助的醫院,將款項用於購買護士節禮品、添購護理工作車、買制服……等醫院固定的支出項目。補助沒用到基層人員身上,也難怪沒人想繼續待在這種環境裡工作。
至此,我想起一名護理系的學弟跟我說過的話。他說,剛進護理系大一的時候,有的高年級或畢業的學長姐說,環境很險惡,要轉系就趕快離開;但是系上老師又說,以後接觸臨床,你就知道學的東西價值在哪裡了。他感到很疑惑,因為兩邊說的都不是沒有道理。
仔細想來,會讓內心衝突越演越烈的主因,正是放任護理職場環境惡化的衛福部。其實,沒有離開護理工作崗位,願意發出不平之鳴的護理人員,哪一位不是打從心底為病人著想呢。不知道衛福部聽到護理人員的抗議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