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2

【文章】公審血汗醫院的居心 (陳宥任、陳亮甫) @蘋果即時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102/765942/

日前健保署公開數家公私立醫院財報,並且列舉數十家「最賺錢」醫院,其中林口長庚醫院以27.8億的總盈餘再度名列第一,除了醫療業務部分10.9億以外,股利收入尤其傲人;而其餘大型私立財團法人醫學中心如中國附醫、彰化基督教醫院等也有10餘億的盈餘。消息一出,各家媒體爭相報導,好似血汗醫院真的被找到把柄,醫護人員的勞動環境問題終於找到元凶。
 
然而一片對於血汗醫院的罵聲,也令筆者不免憂心,日前方有社區醫院協會上街抗議健保點值偏厚醫學中心、放任中小型醫院虧本,又有南投市醫師公會串聯轄下醫師退出健保特約,以凸顯資源分配的失衡。健保署此時釋出這樣「醫院賺很大」的消息,專挑大型醫療財團法人供社會批鬥,卻不提許多公立及中小型醫院其實是靠著醫療業務以外的收入(如捐獻、停車場等)苦撐;看似重視民眾就醫權益,卻沒有因應高齡化社會來到、新進技術藥品醫材帶動醫療支出節節上漲,而相應調整保費或公共挹注;相反的,居然調降健保費率及補充保費以圖政策買票之實。
 
又以2016年元旦起即將第三階段上路的「診斷關聯群(DRG)」制度而言,健保署一再告訴社會大眾「不管怎麼限縮,醫院總是賺錢」,使醫事人員在診療過程中受制於成本因素而處處掣肘;一旦醫師努力使得對於某項疾病治療的平均價格降低,來年健保署則又以「還有調降空間」為由調低給付價格。「鼓勵醫院將盈餘與員工分享」的口號講得響亮,但實際上對於醫院將核刪成本轉嫁至醫療人員身上的政策,又未見具體作為。這樣偏安的政府,其撙節開支、不顧醫療品質的掌櫃心態不證自明。
 
但需要同等看待的,是醫院內部勞資分配不均的問題,護理人員工時、加班費支付違反勞基法的情形,幾乎是各間醫院的常態,即便是醫務利益名列前茅的醫療院所,在歷來數次勞動檢查當中被糾舉的狀況屢見不顯,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的議題更是為醫院經營者百般阻撓。近來醫院財報受法規約束必須公開,恰好給予社會大眾一個機會,檢視諸醫療院所在醫療業務快速擴增的同時,人事花費是否真有同步跟上?口口聲聲宣稱醫療本業虧損的醫院,其財報上高額的「其他醫務費用」和「管理費用」實質內容為何?作為醫事勞動者,指責健保給付無可厚非,但倘若期待「涓滴效應」底下,增加給付量或者全額自費就能提升勞動品質,顯然是緣木求魚。
 
我們缺乏的顯然不是媒體對於血汗醫院流於表面的公審,而是細密的勞動檢查確保醫療機構落實勞動法規保障,是法規面上訂定醫師合理工時及工作量,是健保的開源與合理分配讓中小型醫院不致夾縫求生-民調甚至顯示民眾對於提升保費的一定程度支持,以及工會的組成、勞資會議賦予勞工對於資方經營管理的進一步介入,血汗問題方能有解,不然長遠看來「我可能無法救你」的窘境終究要讓民眾受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