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5

[應援] 聲援華隆工會罷工

老闆和政府總是說:大環境不好,要共體時艱
沒錯,台灣的勞動環境已經差到無以復加
全國的勞動者應該團結起來、彼此聲援
靠勞工的力量爭取"權力"、改變大環境
讓資本家和政客和我們一起共體時艱

2012-07-19

[聲明] 回應衛生署「提高五大科職業意願及降低醫療糾紛風險策略」

日前衛生署在行政院政務會談中提報「提高五大科職業意願及降低醫療糾紛風險策略」,列出「提高內外婦兒及急診等五大科全民健保給付標準」、「增加住院醫師津貼」、「調整五大科醫師訓練員額」、「充實五大科輔助醫療人力」、「強化畢業後全科及五大科訓練」等五大方向。
首先,我們對政府終於願意著手處理目前五大科人才招募危機表示樂見其成,亡羊補牢,猶未晚矣。但令人擔心的是,影響基層醫療最鉅的醫師勞動保障,在這次的提案中卻付之闕如。根據本土的研究指出,台灣內外婦兒四大科的住院醫師平均每周工時超過110小時,遇到三天一次的值班連續工時更可長達36小時。如此令人心力交瘁的長時間工作,不僅嚴重侵犯年輕醫師的勞動人權,對病患的就醫權益也有負面的影響;國外的研究指出,24小時不眠不休工作的住院醫師之反應能力跟醉漢沒有差別。
然而即便在醫學進步飛快的今天,雖然我們擁有電腦斷層、核磁共振等高科技的檢查技術,真正判讀檢驗數據結果、整合臨床資訊、作出專業醫療處置的,始終還是第一線的醫師。醫療產業事實上是建立在基層醫護人員之上,任何政策都應優先考慮改善醫護勞工的工作條件,因為這才是最直接影響醫療品質的地方。
在目前衛生署的提案中,不管是增加住院醫師津貼、還是提高五大科健保給付,都無法保證醫院經營者將因此限制住院醫師工時;相反的,我們看到各大醫學中心動作頻頻,不斷有併院、擴床的計劃。可以預見的是,在缺乏工時限制的前提下,衛生署的提案將成為資方繼續擴大經營規模的助力,而真正在第一線照護病患的住院醫師的惡劣勞動條件,將不會有任何改善,台灣的民眾所受到的醫療服務,也仍然由這群過勞的基層醫師提供。
我們要提醒衛生署,在五大科醫療勞動環境改善前,限縮醫學生選科員額或強迫公費生進入五大科服務無異於將台灣未來的醫療人才推入火坑,不僅不負責任,也無法解決問題。我們都看到,過去下鄉的公費生在六年期滿後,留下繼續服務的人少之又少。因為偏遠地區醫療人力缺乏,許多署立醫院根本把公費生一個人當三個人用,只求有人顧病房、值班、寫病歷,從未檢討經營方向的轉型或整合。前些時候花蓮南區玉里榮民醫院婦產科醫師因業務過重,請長假休息調養。花蓮縣衛生局調查後竟發新聞稿表示,花蓮南區有五位婦產科醫師,醫療資源不虞匱乏,請民眾安心。殊不知其中三名為診所開業醫,根本沒辦法執行接生、婦科手術等醫療業務。如此鴕鳥心態、掩耳盜鈴正是長久以來政府對醫療人力政策的態度和問題核心。
我們呼籲政府不要再把住院醫師當成數字、把醫學生當作人力,而應該把基層醫護人員當人看待。數字無法照顧病人,只有一個個活生生、有熱忱的醫療從業人員才可能守護台灣民眾的健康。而醫師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最基本的勞動權益就是能夠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再生產,機器都需要定期關機保養,何況是人呢。衛生署應盡速推動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初期可參考美國規範以單周80小時作為工時標準,並協助勞委會實地監督醫院工作現場的勞動條件。唯有還給醫師作為人和勞工的身分及權益,才可能真正解決台灣所面臨的醫療危機。